关于铁力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 铁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0-06-10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3

                             


                              

——202067日在铁力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王卿江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贯彻落实“八字方针”为统领,牢固树立“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发展定位,突出产业升级、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优化环境、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进度符合预期,总体呈运行平稳、转型加快的良好态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全年生产总值实现80.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9.4%,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实现3.1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9%,同比增长8%;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4%,同比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6.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475元,同比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706元,同比增长9.7%。兑现了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增速的庄严承诺。

农业农村加快振兴。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146.8万亩。绿特色农业比重逐年增加,绿色、有机水稻面积发展到42.3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7.2%,绿色食品认证标识增加至40个,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誉称号。设施农业建设不断加快,新建黑木耳大棚500栋,蔬菜设施大棚320栋。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总面积达到3.3万亩,建成平贝、人参等千亩以上规模种植基地7个,成功申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农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机具8150台(套),农机总动力38.9万千瓦。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市生猪、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17.6万头、2.6万头和3万只,家禽饲养量501万只,养殖专业户786户,各类养殖专业大户143户。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提档升级,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到19家,农业产业化产值实现5.9亿元。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完成8067厕所改造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分别达到90%100%,修建农村公路69.7公里,改造农村泥草房和三类人群住房185户、泥草房灭迹337户,解决4个村屯1993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年丰乡特色村寨二期建设,年丰大桥顺利建成通车。脱贫攻坚再战再捷,高质量完成455710人脱贫任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7.9亿元,同比增长4.2%

第二产业稳中有进。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措施及市级领导包保制度,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用工难、竞争力弱等问题。持续加大经开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7796万元,积极推进66千伏变电站、雨污排管网、新建道路及附属设施建设,完成供水、供热管网改扩建、监控系统安装及换热站主体工程,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矿产、医药、食品三大主导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县域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撑。鹿鸣矿业实现产值24.6亿元,实现利税15.7亿元;葵花药业中药前处理提取车间、艾眸医疗、黑臻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金新农饲料加工、楸道酒业白酒生产线实现投试产。新增规上企业3户、科技型企业5户、高新技术企业2户。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7.9亿元,同比增长8.2%

第三产业彰显活力。旅游知名度持续提升,充分挖掘民俗体验、田园采摘等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建成乡村民宿29处;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采取“文艺演出+旅游宣传+精品赛事”、“赛事+旅游”的形式,推动旅游城市外宣活动有序开展,骊马合唱团、群芳模特队等文艺团体外宣演出4场,成功举办大白鲸杯2019中国铁力小兴安岭国际自行车赛事活动,铁力旅游品牌影响力和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3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9.1%。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电商创业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累计入驻电商企业18家,全年新注册电子商务公司22家,网络零售总额突破4.8亿元,同比增长9.8%;外卖点餐、物流快递等新经济新业态稳步发展,全年快递包裹量约690万件,同比增长25.4%。截止12月末,金融服务业存款余额达到148.8亿元,同比增长9.8%,贷款余额达到29.9亿元,同比下降17%,存贷比20.1%。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3.4亿元,同比增长6.3%

发展动能明显增强。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共引进落地超千万元项目14个,超亿元项目3个,累计签约额达87.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06亿元;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全年实施重点项目65个,其中纳入省百大项目7个,列入伊春市重点项目5个,完成投资6.97亿元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政策机遇,全市共争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农业林业、教育水务等各类资金23.12亿元,同比增长18.82%,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三城联创”初战告捷,对全市所有住宅小区、平房区和铁路沿线进行常态化环境综合整治,成为近三年全省唯一成功申报的国家卫生城市。城区环境大幅改善,新增绿地面积24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37%34.5%;城乡基础日趋完善,完成棚户区改造572户、4.7万平方米,完成25个老旧小区、12栋铁路老旧楼房维修等项目建设,维修路面1.2万平方米、彩砖人行道3.6万平方米,新建换热站3座,铺设及改造供热、供水、天然气管线45.1公里,新建农村生态边沟64.5公里,硬化广场4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323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实施儿童公园、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城区楼体亮化、校园安全建设等工程项目。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落实“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超过90.4%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编制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取缔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15台;全面落实秸秆禁烧要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6%完成封山育林、三北防护林、森林抚育3.1万亩,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新增村屯绿化面积5204亩,覆盖全市8个乡镇68个行政村;落实农业“三减”50万亩,集中处置废弃农药包装物41吨,土壤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实施千吨万人水源地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年投入民生保障资金24.2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88.8%,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教育持续提升。改善市一中、乡镇中心校、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改造27所学校安全设施,升级10所学校信息化系统;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全市高考二表进段率达82.7%,再创历史佳绩。文体繁荣发展。全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演出、书画摄影展览、系列读书活动、文物展览、全民健身活动130余场次,维修改造三馆综合楼、体育广场塑胶跑道,丰富了全民文体生活;参加伊春第十一届运动会,获得团体总成绩第一名佳绩。医疗持续改善医共体实现规范化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完成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敬老院和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实施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和新生儿基因检测、白内障患者手术免费政策,优质医疗资源惠及面不断扩大。保障持续增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08人,安置退役士兵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医疗、工伤、生育、养老及失业保险参保19.5万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8552万元,惠及18257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896万元,救助17215人次此外,公安司法、安全生产、科技广电、档案市志、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总体看,2019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更需清醒地认识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与质量不高并存,速度不快与后劲不足并存,旧动能不优与新动能不强并存。二是制约发展的旧模式、旧机制仍不同程度存在,促进发展的各类资源要素还没有真正盘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三是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落实。四是财政收支压力大、资金要素保障趋紧等仍是制约我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伊春市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应急抢险和环境治理、自来水厂应急改造、打井保春种、复产复工、复商复业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步伐不断加快,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呈短期下滑趋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全市人民生命健康至上,这也是我们必须承受和值得付出的代价。

当前,疫情尚未结束,我们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对经济发展的负向拉动,经济运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经过综合研判形势,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达到伊春市平均增长水平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和伊春市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复工复产、复商复业政策落地,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决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开拓疫情防控新阶段。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防控措施,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压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牢固树立常态化防控意识,强化常态化防控属地责任,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工作。守牢境外输入风险防线。在火车站、客运站、公路卡点,严格落实外来人员“身份必问、健康码必扫、体温必测、口罩必戴”要求,严防输入人员带来疫情传播风险。加大常态化监测筛查和管控力度。守好小区、发热门诊、流行病学调查三道防线,加强境外人员、外来人员、隔离人员、治愈出院病例等重点人群监测,增强突发疫情管控能力。加强复工复业复学防控管理。落实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和要求,在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企业复工稳产达产、员工返岗就业。全力做好复学准备工作。在持续抓好线上教育的同时,统筹指导各中小学校周密制定预案,督促学校和幼儿园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制度,建立常态机制,全面做好复学返校有关工作。持续强化防护意识和健康管理,做好常态化防护知识宣传引导工作,养成“常通风、勤洗手、勤消毒”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新基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健全完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考核管理机制,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和债务风险。强化金融风险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恶意逃债等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完善扶贫长效机制,不断夯实扶贫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做到“四个不摘”“四个不减”,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检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行动,筑牢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屏障。加快淘汰建成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严格落实秸秆禁烧要求,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压块站项目建设,实现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建设“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第二水源地保护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农业“三减”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大安河矿山,绿化植树3万株,完成植树造林、中幼林抚育和森林植被恢复2万亩,新建改造林场管护站房8个,提升森林资源管护能力。

(三)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面落实中央“六保”工作部署,在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多措并举抓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经济秩序,畅通经济循环。做优现代农业。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强化产业链中游集群配套,延长链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借助“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铁力大米”等金字招牌,加大地标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和品牌建设,努力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大豆油料基地等项目建设,持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快生猪生产,重点推进金新农生猪养殖、新希望生猪养殖、松风食品百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做强现代工业。努力盘活僵尸企业和闲置土地,加快实施经开区蒸汽管网、污水处理厂二期、雨污排管网、变电站续建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一区两园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克利尔秸秆综合利用、黑臻食用菌、艾眸医疗、葵花中药材前处理提取车间、生物质热电联产续建等项目投产达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葵花、喜人等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支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加快推动北药仓储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拓宽中药材销售、加工、流通渠道。确保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户,科技型企业3户以上。做活现代服务业。顺应消费扩容升级趋势,把握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新需求,大力培育消费增长点,推动线上消费乘势成长,促进线下消费加快回补。

(四)加大投资促进发展力度,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抢抓国家“补短板”政策窗口期,持续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争取力度,全力抢回受疫情影响的工作进度,不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拉动经济增长的首位,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调度,调整充实项目库,全力以赴抓好各类项目的精准争取和建设,力争有更多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确保项目总量增加、接替有序。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围绕中医药、森林食品加工、旅游康养等产业,采取图谱式、委托式、专业化、市场化精准招商,力争年内至少引进3个超亿元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

(五)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围绕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做好农垦森工系统行政职能移交和办社会职能承接,尽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加快推动农村信用社改制,确保如期完成农商行组建任务。深化教育、医疗、殡葬等民生领域改革,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深层次迈进完成20项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的“一件事”集成服务,加快“互联网+政务”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标准化、法制化、便利化。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以及黑红名单等各项制度,积极开展“清赖行动”专项整治,全面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六)持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发挥“保基本”作用,更加注重落实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社会保障政策,基本民生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教学质量。重点推进新建铁力镇中心幼儿园、神树镇中心校项目建设,改善市一中、马永顺中学办学条件,继续落实免费发放校服政策。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推进新建爱颐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新生儿基因检测等惠民实事,切实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文体设施,新建铁力镇、神树镇十一人制足球场,更新健全城乡体育设施,积极举办各类文体赛事活动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加大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力度,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工作,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全面落实双拥和优抚安置政策,争创省级双拥城市。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万家”活动,加强“法治铁力”“平安铁力”建设,全力解决群众“三最”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努力改善城乡环境。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力争农村常住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2%以上,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处,解决1885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推进农村泥草房灭迹。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雨污分流、西河公园中区建设、干馏小广场改造、出城口绿化、人行道和路面改造工程,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确保绿地率达到38.3%,群众卫生满意度达到90%以上,力争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各位代表,统筹做好2020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今年目标任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奋力谱写铁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