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力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 铁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01-23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3

                             


——2016121日在铁力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铁力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铁力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创业创新相并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果断有力,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民经济缓中趋稳。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6.1%,同比增长4%。其中,市属生产总值实现53.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5.4%,同比增长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9.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4.4%;市属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2.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01亿元,完成年预算的100.55%,同比增长4.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6.6%,同比增长10.1%

农业经济支撑牢固。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作物播种面积75.6万亩,粮食总产量35.6万吨,同比增长3.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增绿色水稻5000甜玉米1000,新建蔬菜大棚500栋,栽培黑木耳3000万袋。畜牧业稳步发展养殖专业大户发展到165户,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到43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建标准化水稻育秧大棚60021.6万平方米,全市水田实现了智能催芽全覆盖。全市农业增加值实现37.8亿元,同比增长4%

工业经济止跌回暖。年初以来,全市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多措并举力促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因企制宜帮助困难企业恢复生产,推进建成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工业经济呈现止跌回暖迹象。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0.3亿元,同比增长6.5%

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旅游业围绕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开发旅游衍生产品和服务,积极开拓省内外客源市场,成功打造了“中国铁力,冷暖相宜”的四季旅游新形象。全年市属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42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9%和18.8%。物流业加快发展,松涛物流、公路货运站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铁路物流中心启动筹建,物流公司发展到16家,年货运量70万吨。金融服务业形成了多层次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全市存款余额118.4亿元,同比增长14.3%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1.2亿元,同比增长2.6%。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抢抓“互联网+”重大发展机遇,成功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县级运营中心和第一批35家村级服务站建成运营,苏宁易购等电商项目相继落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3.6亿元,同比增长4%

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和争取政策资金成效显著。全年引入三禾制药、鸿舜纸业及中佳新型建材等落地产业项目8个,到位资金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427万美元,同比增长133.7%全年争取到位资金16.7亿元,同比增长11%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民生资金14.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6 %。高质量地完成增加职工工资、改善公共服务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实事和惠民工程,让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808元,同比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360元,同比增长10%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投入2976万元,完成6所学校教学楼外墙保温改造,为7所学校增添教学设备,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资助贫困学生2215人次,惠学政策全面落实。高考二表以上入段率73.6%比去年提高11.2个百分点,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卫生和计生事业改革发展,顺利完成机构和行业整合工作,实现平稳衔接。投入3292万元,市中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新建双丰镇卫生院周转房,改建扩建朗乡镇和王杨乡卫生院,为市医院购置了血管造影机,填补我市心脑血管治疗的空白,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提高,最高补偿比例达到90%;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6.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文化、广播、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投入210万元,改造14个村文化活动室,新建14个文化广场,文体设施不断完善。成功举办新年音乐会、春节联欢会和“骊马放歌”等多场文艺演出,卫星电视“户户通”工程入户1177家,组织电影放映912场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成功承办了“黑龙江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获得初中组男、女排冠军,积极参加“伊春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得奖牌196块,取得金牌榜第一,总分第二的好成绩。民政救助能力显著提升,全年发放低保、五保及救灾救助资金1.21亿元。城镇低保标准由月人均376元提高到5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2181元提高到3500元,各类优抚对象“定期定补”标准平均提高15%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新增就业2481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均达到了95%。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拆迁棚户区8.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106户,向市场采购公租房500套,改造既有建筑34栋、30.4万平方米,改造旧小区4个,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序推进。维修改造城市道路11条、12公里,交通环境进一步改观。改造城区供水管线4公里,供热管网10.7公里,燃气管道3公里,“三供两治”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更换新型环保锅炉10台,新上布袋除尘器15套,重点工业污染源烟尘达标率100%,城区烟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城市主要街路两侧栽植树木1310棵,水源地栽植树木11万棵,新增草坪2.7万平方米,治理呼兰河堤防4.38公里,城乡生态环境进一步提档升级。此外,科技、城管、司法、民族宗教、双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展。

总体上看,2015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需求不旺、投资速度放缓,经济保增长难度较大。二是部分工业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效益出现下滑,致使工业经济发展缓慢。三是财源基础薄弱,保民生、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四是创新能力不强,在管理服务、人才建设等方面仍需要不断优化。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形势,采取积极有效应对措施,克服困难,奋发进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8.8亿元,增长6.5%。其中,市属生产总值实现57亿元,增长6.5%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0.8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5.5亿元,增长30%。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7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亿元,增长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3亿元,增长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233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269元,增长8%

为确保全年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实施绿色有机农业,推动“三农”协调发展

紧紧抓住省“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机遇,按照“精粮、扩菜、促牧、兴企、富民、美村”的发展思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和谐稳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绿色水稻和甜玉米、设施蔬菜、北药、林下坚果等绿特色种植业规模,努力打造绿色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农业企业,鼓励农民异地承包土地和对俄开发土地,推动现代农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列入投资计划的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水田项目县、防洪治理、节水配套和呼兰河治理等9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年底前新增农民合作社31个、省级规范社1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推动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业,推进农业既要“种的好”,向又要“卖的好”转变。统筹推进美丽农村建设。坚持从科学完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整治村容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发展农业生产和精神文明创建等六个方面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完成5个示范村、10个达标村建设,从标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坚持扶贫的“六个精准”原则,不断创新精准扶贫举措,通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就业创业助力扶贫、产业项目带动扶贫、政策保障兜底扶贫和政府部门帮建助推扶贫等措施,实现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同时,采取强化技能培训、支持创业创新和引入农村淘宝项目等多种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二)加快壮大园区经济,推动工业转型发展

坚持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一区两园”载体作用,把抓产业、建园区、上项目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优势产业集聚升级,努力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纳入今年投资计划的园区道路、排水、供热等续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绿化、亮化等工程建设,加强园区信息、人才交流和融资等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启动双丰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筹备工作,合理规划布局、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尽快达到企业入住条件。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工业园区成功晋级省级经济开发区。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建设。继续采取洽谈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停建项目抓转项的方式,全力抓好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力促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推进玉石深加工、秸秆人造板、山泉水加工等新建项目落地开工;推进中佳建材、凌云塑料制品等续建项目建成投产;促进哈德恩耐磨材料、鸿舜纸业及玉梅农机等投产项目达产达效;支持玻璃钢缠绕管、华泰粉体、三角翼飞机等停工项目转项,尽快发挥落地项目的投资效益。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促其逐步发展壮大。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的引领和带动。引导规上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改进生产工艺,调整产品结构,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支持小微企业参与产业配套,实现专业化生产,配套性服务。力争企业在质量、效益和规模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激发市场主体,推动第三产业提速发展

坚持拓宽领域,创新模式,借力“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引导扶持市场主体,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推进第三产业提速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立足区域旅游资源,做好整合开发,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和互联网旅游团队,设计精品线路,完善设施配套,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变。建设旅游信息咨询平台,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突出区域特色,加快构建以食、住、购、娱为主的铁力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以戏水滑雪、森林养生、科普修学为主的日月峡日月同辉风情小镇,以森林穿越、狩猎探险、温泉疗养为主的桃山温泉狩猎小镇,以登山漂流、石林观光为主的朗乡最美月光小镇旅游空间布局,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整合商业资源,推进商务酒店、大润发超市等项目建设,引进知名大型连锁商场、超市、餐饮、快捷商务酒店入驻铁力,繁荣城乡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整合物流资源,打造物流龙头企业,推进城区内分散的中小型物流、快递等向松涛物流集聚,加快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群,形成快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搭建经济发展快速物流通道。优化发展金融保险业。引进商业银行,扶持中小贷款融资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拓宽保险服务领域,重点发展医疗保险,完善商业和个人信贷保险。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服务业。

(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县域经济活力发展

坚持把改革开放、创业创新、优化发展环境贯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及环节,健全完善创新体系,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活力,营造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新环境。用足用好上级政策。围绕国家和省出台的重大政策举措,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风向,深入发掘我市需求潜力,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和政策预研预判力度,做到每个政策方向、每个产业导向都有项目与之对应。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等重点领域,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围绕10个招商方向和3大主攻方向,切实发挥驻哈办等5支专业招商队伍作用,大力开展招商之冬活动。积极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主动拜访发达地区各种专业技术和产业协会及商会,加强与哈市经开区联系合作,着力引进能够形成主导产业的“建链”项目,强化产业支撑的“强链”项目,完善产业体系的“补链”项目。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招商质量和效率,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激发各部门招商引资劲头,鼓励投资人根据企业自身生产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上下游产品开发项目,尽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民招商引资良好氛围,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中央、省关于改革的大政方针,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以改革剔除积弊,创新工作,理顺机制,最大限度增加发展活力。着力推进行政体制、商事制度等一批重点领域改革;牢固树立开放包容意识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抢抓沿边开发开放机遇,提升开放程度,开拓发展空间,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为我市经济社会活力发展注入新源泉。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依法治市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打造新空间。

(五)加快提升共享水平,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引导资源配置向社会民生领域倾斜,

努力增加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有效供给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和市一中扩建教学楼项目建设,满足学前儿童和高中学子入学需求。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力争达到伊春市一流水平。全力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加强健康服务、全民医保和公共卫生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实现由治疗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加强机制创新,以市医院为龙头,与辖区内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构建“医联体”新模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加快启动医养结合体、城市智慧医疗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文广体事业繁荣发展。深入挖掘“骊马”文化内涵,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工程,打造“象棋之乡”、“合唱之乡”、“排球之乡”等铁力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文广体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体生活。发挥广播电视的喉舌作用,加大反映经济发展、社情民意等方面的报道,积极主动传播正能量。合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20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0人,培训技术工人500人。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推进医疗保险地市统筹、社保卡发放使用和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落实。加强社会救助和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积极开展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工作。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大力推进城区危楼、农村泥草房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工程建设,实施暖心工程;切实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推进五一街向西延伸等7条市政道路维修改造工程建设,方便市民出行。切实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加快提升“三供两治”保障能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切实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继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抓好“洁、绿、亮、美”工程,推进低空大气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绿化提档升级、市政公园改造、铁甲河景观桥等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指数。此外,全力办好八大民生工程50件民生实事让发展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做好安全监管执法、市场监管、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6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又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全市人民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