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力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 铁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5-04-05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3

                             



——201542日在铁力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铁力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铁力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主基调,以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总体平稳。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3.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6.1%,同比下降6.8%,其中:市属生产总值实现5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6.2%,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比为43.617.73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2.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34.6%,同比下降55.4%,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1亿元,完成计划的28.9%,同比下降5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7亿元,完成年预算的102.7%,同比增长28%

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经营困难,多数企业生产下滑。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10.3亿元,同比下降26.6%,其中:市属工业增加值实现7.7亿元,同比下降23%

农业经济稳中有进。农作物播种面积75.6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3.4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3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7万亩,经济作物2.2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1.6万吨,同比增长0.6%市属农业增加值实现20.1亿元,同比增长8%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63元,同比增长10.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27元,同比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3.8%

    优势产业稳步提升。种植业绿色和有机水稻发展到40万亩、绿色粘玉米发展到2.2万亩、黑木耳总量达3000万袋畜牧业奶牛存栏2.7万头,生猪饲养39.6万头,家禽饲养量1305.7万只,黄(肉)牛饲养量4.9万头,分别同比增长6.8%6.5%8%5.9%北药业种植总面积8100亩,其中:人参留存面积654亩,平贝母种植面积5143亩,五味子种植面积2150; 养鹿2013头,养蜂2178箱。旅游业举办了欢乐滑雪季、北方国际民俗摄影节、第二届旅游大集、美食节暨厨艺大赛、开通微信旅游等系列活动,着力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提升铁力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市属旅游接待人数12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和12%。

     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和争取政策资金稳步推进。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0个,引进到位资金13.2亿元,完成伊春市下达指标的102%;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610.7万美元,同比下降37.7%;全市共争取教育、涉农补贴、社会保障、基本公共卫生、农村危房改造、土地治理、住房保障等各类资金15亿元,增长6%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2 所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更新教学设备设施2300套,完成工农中心幼儿园、一中体育馆附属工程建设;开展“教学质量管理年”活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科二表以上入段率达62.4%,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异址新建中医院主体工程已完工,工农乡中心卫生院建设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网上集中采购药品政策持续落实,惠民受益群众1.7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五苗接种率99%以上。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开展基层文化服务年活动,完善图书馆服务功能,举办博物馆文物收藏展积极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操排练和演出;新建17个农民健身和2个乡镇健身工程,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踊跃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增强,城镇新增就业3700人,失业再就业332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6个,兑现符合条件社保补贴1687人,发放补贴319万元。民政事业有序推进,积极开展民生保障和慈善救助活动扎实做好为老服务工作,建设城市标准化社区2个、农村标准化社区1个、优抚对象周转房1处;推进了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实现低保足额按时发放。环境保护再创新业绩,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1,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村25个,伊春市级生态村4;加强污染防治辖区环境监测,有效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实施棚改项目10个,建设回迁保障房1452套、改造泥草房700户、分配廉租房158套,完成43栋楼房墙体保温、楼体亮化综合改造工程。完成新华路、东七路和站前广场沥青罩面,改造道路7条;完成铁甲河景观带续建;完成公园儿童娱乐设施安装及园林绿化;大力推进“三供三治”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3公里,启动水源地污染防治一期工程;新建130t/h蒸汽锅炉1台,改建管网8公里,建换热站4座;燃气工程建成储配站1座,敷设管线8.2公里;对铁甲河污水进行了综合治理,实施东升露天垃圾场封场工程,完成10个老旧小区改造治理。科技、广电、计生、司法和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

总体上看,2014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任务艰巨;受市场、资金等要素影响,近几年新上的一批项目产能还没有充分释放财政收支不均衡,民生改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形势,采取积极有效应对措施,克服困难,奋发进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8.7亿元,增长6.5%,其中市属生产总值实现56.3亿元,增长6.5%市属工业增加值实现8.1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6亿元,增长10%,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4.4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7亿元,增长13.5%;财政收入5.98亿元,增长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5元,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80元,增长13%

为确保全年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三农”持续发展。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为主线,以创建美丽乡村为载体,按照“精粮、扩菜、促牧、兴企”的发展思路,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建基地,努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扩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壮大水稻、甜玉米、黑木耳等绿特色食品产业;加快设施蔬菜小区建设,推进已建成设施蔬菜小区项目投产达效;加速畜牧产业化进程,以规模化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支持“两牛一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进欧贝佳、华威、集佳等企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围绕“三品一标”创建,全力打造名优品牌,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努力在提高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深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等农业科技项目,大力推广优质高效农产品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水稻集中育秧小区、智能浸种催芽车间、节水配套改造和节水增粮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和设计工作。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抓住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机遇,努力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加快培育经营主体,进一步规范农村合作组织,扶持政策优先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试点,为各类产权交易提供综合服务;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增强村屯管理透明度;完成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工作。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努力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完善空间布局,创新建设模式,深化帮扶帮建,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二)全力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坚持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以做大规模为目标,抓好工业总量扩张、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壮大、重大项目带动等工作,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全程包保服务机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路网、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步伐,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力争年内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推进产业项目达产增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新一轮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战,坚持前期项目抓提速,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达产,后续项目抓谋划,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快推进汇龙酒业、凌云塑料制品、澳骊源液态奶、中佳新型建材、永源电动车、鸿舜纸业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年内实现投产;积极推进琦峰管业、中远机械、耐磨材料、集佳牧业、玉双食品、森林消防车等试产、半投产项目全生产线生产。抓好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加快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能力强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现有的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农林绿色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总体实力和发展后劲。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努力培养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核心竞争力,支持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新产品研发、技术成果应用,鼓励企业加强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合作、嫁接、改造等方式,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扩大生产规模。重点推进葵花药业保健饮品、蓝天制药并购改造等项目建设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加强为企业服务工作,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监测企业经营成本、订单转移、产能转移、市场竞争等情况,引导企业搞好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认真研究骨干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确保骨干企业平稳运行。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和挖掘盈利潜能,提高金融信用等级,破解企业生产运营和项目建设的难题,努力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三)努力加快增量提质步伐,促进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以旅游业为重点,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导向,落实中央重点支持6大领域消费政策,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多领域、多角度推进服务业发展。优化发展旅游业。扎实推进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实现春夏季旅游提质增效,秋冬季旅游扩量增项。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农家乐旅游、民俗旅游项目建设,围绕景区景点和游乐项目提供配套服务,不断提升住宿、餐饮的接待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拉动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丰富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消费品和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市场,重点推进润丰商务酒店、大润发超市、汽车服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拍卖、租赁等方式,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清理的非办公类资产,配置到养老、健康等服务产业领域。借助生态优势,与健康医疗服务业、旅游业紧密结合,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业。加快仓储、货代、联运、快递、集装箱和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注重吸引高水平物流企业。重点推进松涛物流、公路货运站、铁路货运专线等项目建设;扩大信息消费,引导信息传输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联网、网络营销和网购速递等现代信息服务业提速发展。支持发展金融业。深入落实促进全省金融保险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村镇银行和信用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我市,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

(四)合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健全完善创新体系,加快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步伐,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把握国家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五大规划”发展战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支持东北振兴35条、“稳增长”65条、促进旅游和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政策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尽可能多的寻找有利的政策空间,最大程度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和支持效应,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积极探索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分层招商的战略性招商有效途径,坚持“三个引进、严把三关和三个不上”的招商原则,重点推进工业加工型、产业拉动型和就业富民型招商,积极推动已洽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确保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进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改革开放和优化发展环境。更新观念,着力破解制约我市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外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及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关键领域改革,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教育卫生、法治政府等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新源泉。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市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性五年,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要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规划编制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充分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创新规划理念、内容和方法,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责领域上, 更好地发挥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功能,分类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绘制新蓝图。

(五)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继续突出民生改善,逐步引导资源配置向社会民生领域倾斜,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让全市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争创农村职业教育试点县。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和公共卫生监管,改善城乡医疗卫生环境和服务,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繁荣文化、广电、体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具有铁力特色的文化内涵,全力培育打造“骊马”文化品牌,加强文广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和节目播出质量,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提倡全民阅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福利社会化进程,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全面落实低保救助、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做好“急救难”工作,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和保障性安居等工程建设,继续加大城市路网改造力度,方便市民出行,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三供三治”保障能力,持续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百姓人居环境质量,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确保城市秩序和环境有效改观。全力办好10个方面41件民生实事持之以恒地改善民生,努力推进普惠增收、就业创业、尊师重教、医疗提升、便民服务、扶贫济困、百姓安居、路况升级、公共保障和环境改善等10大民生工程,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管、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让发展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各位代表,2015年既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又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全市人民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改善,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谋划并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