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力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 铁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4-01-11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3

                             


 

201419日在铁力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铁力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铁力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提速、提质、提效发展的总基调,集中精力抓项目、兴产业,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国民经济平稳向好。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1%,同比增长12%,其中:市属生产总值实现55.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2%,同比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30.3%;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49亿元,完成年预算的102.03%,同比增长17.43%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市属工业增加值实现12.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8%,同比增长13.1%;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95亿元,同比增长17.2%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市属农业增加值实现18.8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3.4%。农作物播种面积73.6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3.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2.4万亩,大豆种植面积17.6万亩,薯类种植面积0.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3.5万吨,同比增长3%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595元,完成年计划的100.5%,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233元,完成年计划的100.3%,同比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5亿元,同比增长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1.3亿元,同比增长13.5%

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人185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1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8%13.3%特色种植业发展迅速。绿色和有机水稻发展到39.2万亩、绿色粘玉米发展到2万亩、蓝莓种植发展到800亩、食用菌发展到1600万袋。畜牧业规模不断壮大。奶牛存栏2.5万头,生猪饲养量37.4万头,家禽饲养量1234万只,分别同比增长6.8%1.5%3.4%北药业稳定发展。种植总面积达7812亩,其中:人参留存面积654亩,平贝母种植面积5000亩,五味子人工种植面积2,158亩,分别同比增长11.8%113.7%43.4%

    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和对上争取成效显著。全年招商落地项目15个,引进到位资金16.33亿元,完成伊春市下达指标的109%,同比增长1%;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979.8万美元,同比增长37.3%;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全市共争取到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性住房、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等各类资金14.21亿元,同比增长0.23%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效,完成科普调查工作,申报专利项目4个,发明专利维护3个,省科技中小企业资格认定18家。文体事业开创新局面,成功举办“十运会”,建成恒大数字影院,完成文化宫装修改造、体育场塑胶跑道等项目建设。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推进8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一中教学楼维修、二中三中场地硬化;新建1所和改造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高考本科二表以上入段人数达到572人。卫生事业跃上新台阶,完成益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所项目建设,异址新建中医院综合楼项目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新提高,城镇新增就业378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10个,启用了就业和社会保障“一站式”服务大厅,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民政事业再创新业绩,成立了慈善总会,建成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城市标准化社区1个、农村标准化社区2个、优抚对象周转房1处;推进了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实现低保足额按时发放。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新创建省级生态村30个,省级生态林场2个,伊春市级生态村11个;加强环境保护与监测治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建设展现新风貌,产业新城开工建设,新建楼房8栋;实施棚改项目11个,新建保障性住房2884套、廉租房100套、公租房300套;完成42栋楼房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达到“一街一景、一楼一品”的效果;实施道路改造工程,完成园区大通道工程建设,改造市区道路13条;实施城市公交网络畅通工程,开通市区至桃山镇、双丰镇、城南街公交线路;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完成铁甲河景观带宏伟桥西段续建、公园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新增绿地6.7万平方米;实施弃管小区改造工程,对4个弃管小区进行了改造;实施城乡亮化工程,城市新安装路灯230基,乡村新安装路灯156基。大力推进“三供两治”工程建设,新铺设供水管网4.3公里,完成供热热源扩建工程,改扩建供热管网13公里;燃气完成CNG储配站建设,敷设管网10.6公里;污水治理完成城市雨水管网铺设;垃圾治理完成处理厂渗滤液处理和医疗垃圾焚烧系统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广播电视、邮电通讯、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

    总体上看,2013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也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全市经济总量偏小,支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质量、结构、布局有待调整优化;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个别新上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期长,投资能量释放等方面显现不足;日益增加的民生需求与财力支出矛盾依然存在。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计划实现85.8亿元,增长10%;其中:市属生产总值计划实现61.3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现94.5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实现21亿元,增长13.5%;财政收入计划实现4.94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达到13855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达到10433元,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7%

    为确保全年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努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发展农业经济,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再上新台阶

    以“调优做精”为主攻方向,调整农业种养结构。推进特色种养产业带建设,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搞好优质粮食和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大力发展以奶牛、生猪、肉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鼓励支持鹿、蛙、蜂等特色养殖与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养殖和加工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加快农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旱作农业示范区、水田核心示范区、蔬菜大棚基地、水稻智能浸种催芽基地、水稻钵育机摆技术整村推进、黑木耳种植基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稳步推进农村改革。2014年,市属农业增加值计划实现20.8亿元,增长10%;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34.5万吨,增长3%

(二)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实现新提升

深入实施新一轮产业项目建设攻坚战,继续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实行市领导和部门包扶重大项目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全程包保服务机制。重点抓好氧化钼和铁生产加工、蜂巢轻质墙材等洽谈项目的签约落地;抓好集佳牧业肉鸡屠宰、美易达新型复合材料、三角翼动力飞机制造等在建项目的建成投产;抓好琦峰管业、中远机械、哈德恩耐磨材料等完工项目的达产达效,通过产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优化,促进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制米、木材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确保市场发展能力;鼓励山特产品、冷链食品及北药等特色产业扩大产能,稳固市场发展优势;支持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落地生根,提升市场发展潜力,实现我市新型工业化的全面发展。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引进并建设一批适应乡镇经济发展的项目,形成各具特色、发展有序、带动力强的项目建设局面。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工作,重点监测规上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掌握企业运行数据指标,研究分析运行规律,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科学布局和组织生产经营。2014年,市属规上工业增加值计划实现7.65亿元,增长10%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中取得新进展

    进一步加强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业提档升级,实现春夏季旅游提质增效,秋冬季旅游扩量增项。围绕景区景点和游乐项目提供配套服务,不断提升住宿、餐饮的接待能力和水平;包装推进农家乐旅游、民俗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营销宣传,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质量和水平。2014年,旅游住宿过夜游客达到50万人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推进天通苑商贸物流中心、公路货运站、工业园区铁路货运专用线等项目建设;引导信息传输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联网、网络营销和网购速递等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重点推进大润发超市、大商新玛特超市和五一街“商业圈”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和担保公司,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促进第三产业全面繁荣。201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划实现23.4亿元,增长10%

(四)全力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在争创发展契机中激发新动力

进一步创新和优化招商方式,在做好“补链、强链”的产业招商和“强业、高质”的园区招商基础上,兼顾“引资、引智、引技”的有机融合,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对财政和就业贡献大的优势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要注重做好招商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落地开工率、投产达效率等方面的推进落实工作,确保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的充分发挥。2014年,计划引进产业项目和商贸流通项目15个,招商引资20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园区新落户项目不少于10个,投资额达15亿元以上。千方百计做好对上争取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五大规划”制定出台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做好可争取政策及项目的衔接。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及民生改善方面整合大项目、好项目,做好项目谋划、生成以及项目前期工作,及时上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资金支持的范围。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密切跟踪已上报项目动态,争取上级部门优先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力争有更多的国投省投项目和资金注入铁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和后劲。

    (五)努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再创新局面

    扎实推动“骊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开展“基层文化服务年”活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提档升级,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城乡标准化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各类群体基本生活。推进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滨河景观大道、主要街路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公园二期改造、铁甲河景观带续建、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三供三治”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233016.5万平方米。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办好21个方面38件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抓好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深入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促进民生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的重要一年,全市人民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为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