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力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 铁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3-01-20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4

                             


(2013117日在铁力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裴志春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6.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2%,其中:市属生产总值实现50.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7.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8.7%,同比增长54.3%,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7.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同比增长32.4%;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82亿元,完成年预算的108.3%,同比增长27%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以葵花药业、蓝天制药、宇祥热电、集佳牧业、九河泉米业、恒辉木业、铁力轴承等为代表的规模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各项指标同比增幅较大,拉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园区入住企业12户,新上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1多亿元,增强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市属工业增加值实现11.4亿元,同比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亿元,同比增长23%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70%。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农业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作物播种面积75.8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2.1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2.5万亩,同比减少0.6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8.6万亩,同比减少1.6万亩;薯类2,100亩,同比增加1,545亩;经济作物2.4万亩,同比增加0.8万亩。粮食总产量32.5万吨,同比增长1.5%;农业总产值实现28.5亿元,同比增长14%

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开展“铁力区域旅游十大亮点”景区及“百佳旅游接待服务场所”评选活动,推动了旅游服务业的提档升级;围绕“山水铁力、快乐家园”宣传主题,全力推进了铁力旅游品牌创建,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旅游接待人数168 万人次,实现收入12.8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8%。畜牧业奶牛存栏2.34万头,同比增长9.3%;生猪饲养量39.1万头,同比增长21.3%;黄(肉)牛饲养量4.44万头,同比增长2.5%;山绵羊饲养量4.35万只,同比增长6.1%;家禽饲养量1,193万只,同比下降1.9%。各类养殖大户发展到225户,养殖专业户达到946户。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36.2万亩、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亩,分别占水稻总面积的86%4.8%,绿色糯玉米种植面积1.85万亩。北药业五味子人工种植面积2,158亩,人参留存面积654亩,平贝母种植面积4,788亩,其它药材种植面积1,852亩。矿产业稳步发展,鹿鸣钼矿投资13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瑞德矿业投资4,560万元完成选矿厂建设,生产矿粉2,340吨,为全市矿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和对上争取成效显著。全年招商引进项目14个,到位资金16.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4 %,同比增长30.7%。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793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226.6%,同比增长161%。对上争取工作取得新突破,争取到园区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供热、公安法院司法、农业、水利、畜牧、教育、卫生、社保、保障性住房、生态保护、经济转型等方面专项资金9.1亿元,同比增长56.6%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承担省市及自拟试验项目6项,其中3项技术效果显著。文体事业迈上新台阶,完成全市76个行政村和4个林场所农家书屋和图书室建设,七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文艺创作、书法绘画、对外文化交流、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投资2,320万元扩建四中、五中教学楼、新建年丰乡中心幼儿园、改建朗乡镇中心幼儿园;硬化一小学、四小学场地;标准化建设三中、四小、王杨中心校实验室和阅览室等功能教室。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考本科二表以上入段人数提升到571人。卫生事业取得新成就,稳步推进了医改工作,完善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补偿资金1,347万元,同比增长51%。投资2,031万元建设工农卫生院及市医院层流手术室和医疗设备升级等项目,就医诊治能力得以加强,共诊治20.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强化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5‰。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3,72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26个。民政事业屡创佳绩,推进了城镇低保规范化建设,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发放低保资金10,226万元;完成团结社区、西城社区以及3个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完成城乡街路牌制作工程。环保工作取得新成绩,积极开展了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创建伊春市级生态村5个,省市两级生态村全部顺利通过验收。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投资1.67亿元完成供热热源扩建及管网改造;投资1,189万元完成供水改造;投资550万元进行铁甲河景观带建设;投资1,160万元建成垃圾处理厂;投资800万元完成了7条城市巷道升级改造;投资525万元完成了路况改善;投资300万元完成四个弃管小区改造;投资4,000万元完成建设大街两侧43栋楼房外立面装饰装修;投资80万元新建停车场310处;投资2,396万元完成公路客运站新建工程;投资952万元完成高速公路北出口道路加宽工程;投资1,287万元完成通村公路恢复工程全年开工建设棚改项目15项,新建保障房4,93332.1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2001万平方米,改造泥草房3,64523.7万平方米、危房3,660户。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717元,完成年计划的111.6%,同比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516元,完成年计划的107.5%,同比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13.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1.7亿元,同比增长18.3%

2012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较小,结构不够合理,运行质量不高,优势产业不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二是传统农业比重较大,现代农业比重相对较小,农业产业链短,缺乏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层次不高;三是工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和工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产品档次不高,缺乏成型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和城镇化水平较低,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较大。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计划实现74.4亿元,增长12%以上,其中:市属生产总值计划实现56.4亿元,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现75亿元,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实现18.4亿元,增长15%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实现4.4亿元,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实现13,240元,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实现10,658元,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5%

为确保全年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努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以调整结构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和特色农业,绿色水稻发展到37万亩,有机水稻2.2万亩,绿色有机粘玉米2万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人参种植面积660亩,平贝种植面积5,000亩,五味子种植面积550亩,新增蓝莓种植面积200亩,食用菌栽培540万袋继续壮大养殖业。以发展奶牛、肉鸡、生猪三大养殖及加工为重点,加快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奶牛存栏2.7万头,生猪饲养量45万头,黄(肉)牛饲养量4.6万头,山绵羊饲养量4.5万只,家禽饲养量1,200万只。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亿元。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水平建设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2万亩;继续实施水稻超级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强力推进十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技术,重点实施总投资700万元的3个智能水稻浸种催芽育秧基地建设项目。以市场开发为导向,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1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以上。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小城镇及农村道路、供热、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改变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以乡镇辖区内哈伊路两侧相邻的村屯为重点,争取在年底前消除泥草房,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13年,农业总产值计划实现31.9亿元,增长12%;粮食总产量计划达到33.5万吨,增长3%

(二)全力发展现代化工业,推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继续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快工业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步伐。加快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园区内高速快速列车制动盘、超微细重钙粉体、石头造纸、新型耐磨材料等10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园区外大润发超市、液态奶生产、物流贸易中心等4个项目建设速度,促其投产达效。对已签订协议和正在洽谈的11个新上产业项目,要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前期技术文件编制及项目审批等项工作,同时,引导企业科学安排建设工期,加快项目建设进程。积极谋划产业项目,重点围绕钼产业链谋划钼冶炼和钼深加工项目和石头纸制品、园区产品包装、金属铸件加工上下游等配套产业项目以及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大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控,将经济总量大、拉动力强、涉农产业、民生产业作为监测重点,把握企业运行态势,研究运行规律,加大监控力度,确保平稳运行。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通过政府推介、融资担保、对上争取、企业联合等多种有效途径,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帮助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加大科技信息工作力度,继续在省中小企业信息网站上为企业做好宣传服务,推介我市中小企业特色产品。进一步实施名牌兴企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013年,市属工业增加值计划实现12.9亿元,增长13%以上。

(三)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建立市场引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新机制,坚持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的思路,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加快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名原生态山庄、年丰朝鲜民俗文化大院续建、年丰乡水上旅游康体及拓展训练营基地、双丰镇农业采摘园旅游、一乡一品旅游特色餐饮区、旅游商品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硬环境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打造旅游接待优质服务的名片,塑造我市旅游接待服务大市的形象。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通过打造“名牌”,开发“名景”,树立“名人”,培育“名店”,包装“名品”,提升我市旅游产品的影响力。2013年,区域旅游接待人数计划达到186万人次,旅游收入计划实现14.6亿元,分别增长10%14%。加快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发展进程,重点推进大润发超市、农机农资大市场运营;支持大商集团商贸城项目建设,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同时,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和中介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全面繁荣。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划实现21.6亿元,增长15%

(四)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对上争取工作力度

全力抓好今年重大项目推进,既要抓好2012年结转的续建项目,还要着力抓好列入今年开工计划的产业项目建设及项目储备工作,增强集聚效应和经济拉动效应。对新开工的一批投资规模大、增长和带动明显的项目,务必要增加项目前期投入,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完善开工要件,加快项目规划、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推动项目早开工、多开工、快推进、早见效。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全市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对上争取工作,把对上争取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谋划和包装好项目,主要领导要亲自跑省进京,全力以赴搞好对上争取工作。同时,着力抓好惠及民生的全市重点工程建设,落实市级领导包扶项目责任制,将重点实施项目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并确定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五)着力加快招商引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在全市掀起“政府主导、企业为主、部门服务、全民参与”的招商热潮。紧紧抓住国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扶持的政策机遇,把产业招商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精心组织好各项招商引资参展活动,调整引资结构,改进招商方式,提高引资质量,努力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关联度高、功能性强、支撑作用大的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大项目。2013年,全市计划招商引资14.5亿元。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引进国外投资者到我市兴办企业,培植外贸进出口重点企业,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加强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促进对外开放

(六)有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扎实推动“骊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屯文化室、农家书屋和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的投入,推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及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成覆盖全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提档升级,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完成体育场跑道及看台维修改造与周围设施建设,新建两处城市健身路径和两处村屯健身路径,办好第十届全运会。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建设,年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到80%;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工作力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重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加强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网融合”工程建设步伐,完成无线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网的建设。改善社区环境,重点推进城乡标准化社区建设,推进社区服务提档升级。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完善城区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中心路从宏伟桥向南延伸至城南街道路建设、保健街中心路至哈伊公路段道路建设、正阳大街西一路至公园东大门段路面沥青铺装,对主要巷道进行升级改造;完成铁甲河景观带和滨河大道建设,重点打造新华桥至向阳桥段和宏伟桥至呼兰河口段沿河景观带工程;实施公园提档升级改造和街道绿化等带有文化内容的项目建设;对步行街两侧15栋楼房进行外立面改造;新建货运枢纽中心及省道伊春至宁安公路铁力绕行线工程。继续推进供热热源及管网改扩建、给水净化改造、燃气入户、污水和垃圾处理投入运营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全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301219.6万平方米、公租房200套;改造农村泥草房500户、危房500户。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体系。加大民生改善工作力度,着力办好21件民生实事。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健全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打造平安铁力。

2013年,是全面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团结奋进,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