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 铁力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5-04-07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4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年4月2日在铁力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 长  张 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2014年,是国内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一年,也是铁力发展史上困难挑战异常突出的一年。面对困境,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克难攻坚,创新实干,持续推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全年市属生产总值实现53亿元,增长1.5%,高于伊春10.9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7亿元,增长28%,高于伊春45.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亿元,增长13.8%,高于伊春0.8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263元,增长10.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327元,增长13.1%。
--——工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园区集聚带动作用巩固扩大筹资8600万元完成了新扩建区0.79平方公里的征地及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承载力进一步提升。推进配套建设,“产业新城”一期3万平方米居民楼回迁入住。加快提档升级,完成了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各项准备工作。加大招商力度,成功引进了中佳新型复合墙板、凌云塑料制品、鸿舜纸制品等6个项目,累计入驻园区项目达到26个,总投资额50亿元,完成投资28亿元,隆泰食品等14个项目投(试)产。园区外企业焕发勃勃生机葵花药业通过技改升级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欧贝嘉乳业获准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翔远选矿竣工投产,宏远水泥、瑞德矿业、智远彩钢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农”发展进程全面加快。克服了多雨、低温、病害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达到34.5万吨,增长3%。“精粮、扩菜、促牧、兴企”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绿色有机水稻7500亩、甜玉米5000亩、棚菜230亩、食用菌1400万袋,新增绿色食品标识2个、各类规模化养殖小区5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实现了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新增专业大户105户、家庭农场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9个,总数分别达到2373户、424个和129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总面积达到18万亩,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总投资4300万元的旱作农业示范区、呼兰河治理一期工程及3处水毁河岸修复工程全部竣工,新建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车间4处,新增水稻集中育秧小区13个。我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18个村屯的饮水安全工程,改造了部分村屯道路、广场等设施,铁力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25个村晋升为省级生态村。经过积极争取,我市被确定为全省“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县份。
 ——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强化旅游宣传营销,通过拍摄《中国·铁力》、《铁力美食》宣传片,开通微信、网站等宣传平台,以及举办“山水铁力,快乐家园”旅游大集、美食节、厨艺大赛等系列活动,铁力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新开发旅游特色纪念品6大类10余个品种,新增宾馆18家、酒店饭店84家、超市118家,全年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松涛物流、公路货运站主体工程完工,物流公司、快递公司分别发展到16家和15家,年货运量达到70万吨。润丰国际商务酒店、大润发超市进入装修后期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时尚等产业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全年市属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0亿元,同比增长16.1%。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严控编制总量,实现了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顺利完成了工商、质监部门由省属划归地方的衔接工作,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等机构改革正在进行。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暂停审批事项75项。积极推进工商登记注册改革,新登记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呈井喷式发展,全年新增中小微企业209户、个体工商户2255户。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督导模式,将专项督导与专校督导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教育质量;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行“阳光分班”,促进了教育公平。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实现了全员绩效考核及药品零加价销售。
——城市功能品位全面提升按照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定位,全方位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修建市政道路7条、3.8公里,维修改造站前广场8300平方米,改造既有建筑43栋,完成了北入城口“共创辉煌”主题雕塑广场、公园二期改造及铁甲河景观续建工程,新增绿地6.5万平方米,人居环境更加美观舒适。新铺设供热、供水、天然气管网44公里,新建130吨供热锅炉1台、换热站4座,供热能力提高到600万平方米。完成自来水厂设备和水源井更新改造,天然气入户安装2023户,城市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实施精细化管理,投资建设信息化系统,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完成了城市技防和数字化城管工程,实现了城区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高清监控全覆盖。新购置一批清扫、清雪除冰设备设施,保洁机械化水平大大提升。对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私搭乱建以及污水污染等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城市面貌全面改观。
——民生实事高标高效落实全年民生投入13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5%。拆迁棚户区15.3万平方米,新建保障性住房1452套,改造农村泥草房700户,分配廉租住房158套,改造旧小区10个。城镇新增就业3700人。城乡低保年人均分别提高900元和463元,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人均月增加津贴补贴300元,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加生活补贴255元,社区委员人均月增加岗位补贴350元。完成了12所学校基础设施改造,新建市一中科技馆、善了体育训练馆附属设施,为一线教师进行了公费体检。积极推进文体事业发展,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中医院、康复理疗中心及工农乡卫生院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改建城乡标准化社区3个,新建水冲式公厕4处。视障人士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投入使用,市档案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馆。经过努力,年初承诺以及根据群众意愿陆续增加的21个方面42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此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民兵双拥、人口计生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新进展,安全生产、社会治理形势总体平稳。年内获得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优秀县、全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等荣誉称号,我市的对外影响力日益提升。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铁力发展做出贡献、付出辛劳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铁力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从长远和大局看,全国经济增长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全省正从中高速转向中速。作为欠发达县份,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不强仍是铁力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既要保证质量效益同步推进,又要保持增速处于合理区间,尚需我们付出不懈努力。从短期的市情看,产业项目大多处于建设和投产初期,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有色、化工、钢铁等行业市场低迷,要素成本上升,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下降,招商引资竞争将更加激烈;房地产过剩问题突出,保持稳步发展非常困难;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第三产业发展仍显滞后;财政收支不均衡,补短板、提品质、惠民生的任务还很艰巨;部分公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庸政懒政、选择性作为甚至乱作为、为政不廉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效能任重道远。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基于国家和省、市对宏观形势的分析判断,根据市委确定的工作任务,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伊春市有关会议要求,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争先进位、建设龙江中部经济强县目标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突出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发展,加快提升三次产业实力
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北振兴、省《五大规划》等政策机遇,积极融入省“东丝路带”,坚定不移地将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调存量”与“扩增量”并举发展三次产业,努力提升产业调整的内在质量。
(一)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依托基础工业产品、上下游产品和现有工业经济存量,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筹资3229万元,继续推进0.79平方公里扩建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年内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加速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瓶颈,推进在建项目加快建设,鼓励支持半投产项目及试生产项目全生产线生产,力争年底前园区内26个项目投产达效。支持传统企业技改升级、扩产增效,重点推进葵花药业保健饮品、蓝天制药并购改造等项目建设。按照国家政策导向,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新项目,积极对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继续务实招商选商。由“战术招商”上升到“战略招商”。明确招商定位,重点围绕工业加工型、产业拉动型、就业富民型产业开展招商。明确招商底线,按照“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大一点”的原则,严把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集约用地关,重点承接发达地区国家支持的产业转移项目,引进本地资源精深加工龙头项目和已有成熟项目的上下游配套项目。坚决不上污染环境、国家产业政策不支持及不符合我市产业定位的项目。坚持优质高效服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全力促成钼铁、氧化钼、电动车等招商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年内力争实现招商引资15亿元,新增产值8亿元、利税1亿元的目标。同时,积极为辖区内森工和农垦企业搞好服务,推动县域经济提档升级。
(二)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精细化发展。紧紧抓住省“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机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优质高效可持续农业,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加快结构调整。继续实施“精粮、扩菜、促牧、兴企”工程,推进农业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好”。加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推动农药包装物回收及秸秆的综合利用,加快发展绿色特色食品产业。新建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车间2个、标准化水稻育秧大棚600栋,新增绿色水稻5000亩、甜玉米1000亩。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兄弟棚菜基地二期建设,打造有机蔬菜品牌,努力将铁力建设成伊春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新增绿色食品标识2个,力争铁力优质大米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扶持食用菌规模经营,栽培木耳3000万袋以上。积极争取省发展“两牛一猪”政策,招商新建1处年出栏5000头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鼓励兴办农业企业,推动农副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努力向食品大县迈进。鼓励农民集约利用土地、异地承包土地、对俄开发土地。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涉农服务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7160万元,在年丰乡和工农乡建设6.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投资2600万元,续建完成呼兰河治理二期工程,进一步提升行洪抗洪能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城镇化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城区聚集。继续发挥部门帮建作用,全面整治村屯环境,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探索实施市场开发、企业带动等新农村建设模式,打造生态宜居、休闲旅游、民俗风情等类型的精品村。
(三)加速繁荣第三产业。抓住国家扶持第三产业发展契机,力促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围绕区域内旅游资源,夏季突出天然氧吧生态优势,主推避暑休闲游、养生度假游、医疗健康游;冬季突出冰雪温泉优势,主推滑雪狩猎游、雪浴温泉游等重要卖点。深入挖掘我市传统民俗文化,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打造特色餐饮,扩大家庭旅馆规模,提升服务接待能力。继续举办旅游大集、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将媒体宣传与网络营销相结合,做好线上线下营销,扩大高端游客比例。提档升级商贸物流业。加快城市商圈建设,推进润丰商务酒店、大润发超市、汽车服务产业园等商业综合体建设,确保年内开业运营。加快发展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现代物流业,推进松涛商贸物流、公路货运站、铁路货运专线、粮食仓储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吸引电商平台进驻。着力培育金融等服务业。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力度,争取引进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公司、民营银行各1家以上。加强诚信建设,严厉打击信贷逃债、非法集资、放高利贷等违法行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健康养老、体育休闲、家政服务等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快和规范物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物业市场化服务水平。
    二、突出改革创新,加快释放发展活力
按照中央、省、市部署,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激活发展动力。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落实国家、省、市精简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清理、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自行设立的审批权限要全面取消。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让政府的权力更加规范,让行使权力的责任更加明确。  
   (二)有序推进机构改革。根据上级机构改革要求,稳步推进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及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工作,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确保权责一致、管理高效。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更好地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三)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改革。通过政策引导、多方扶持,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发挥山泉和九河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引领示范作用,年内新增农民合作社30个,力争创建省级规范社2个,土地流转面积增长11%
   (四)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年丰乡年丰村、工农乡北斗村开展土地确权登记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试点,为各类产权交易提供权证管理、抵押登记、产权处置、项目引导等服务,有效整合资源,打造公平、公正的农村市场交易平台。
   (五)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按照国家《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有关文件要求,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组建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经办机构,形成权责清晰、分工合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体系。
三、突出民生改善,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尽管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但我们仍要继续把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把更多的财力向基层和困难群众倾斜,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推进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稳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扎实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严清理、查处在职教师违规乱办班、乱补课现象。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快推进中医院和王杨乡、朗乡镇卫生院等项目建设,借助协作医院技术优势开展业务培训及远程会诊,进一步提升城乡整体医疗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办好“骊马放歌”、“文化讲堂”、送文化下基层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注重文化人才培育与作用发挥,鼓励支持各类文化团体、个人开展文化创作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努力建设书香社会。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以及省开展健康龙江行动的要求,将今年确定为“全民健身年”,鼓励支持各类社会团体、民间协会开展健身运动,组织开展好机关事业单位工间操活动,形成全民健身新常态。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加大创业就业培训和小额贷款支持力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草根”创业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7000人。建立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落实“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提升。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成立职工大病救助基金会,与民政大病救助基金同步发挥作用,确保困难职工群众临时性、突发性和紧迫性生活困难得到有效解决。积极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为困难群体提供兜底保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采取政府采购公租房、廉租房,异地回迁、动员农民进城等方式盘活滞销房产,消化城市存量房,完善配套设施,科学推进棚户区改造进程。继续实施道路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交通环境。启动小白河水库水源地建设前期工作,加快供热、供水、供气改造步伐,提升公共保障能力。抓好城市“洁、绿、亮、美”工程,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新增绿地面积5.4万平方米,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指数。
    (三)努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信访属地与属事化相结合管理模式,严格区分诉类和访类信访事项,引导群众依法解决问题。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渠道,积极关注回应网上和社会舆情,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全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启动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深入开展生产、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整治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铁力”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
(四)扎实推进民生工程。今年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努力办好42件民生实事
一是普惠增收工程。(1)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人均月增加津贴补贴308元,为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加生活补贴533元,为编外环卫工人月增加补贴380元。(2)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7%提高到10%。
二是就业创业工程。(3)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4)发放扶持创业小额贷款800万元,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和农村妇女创业就业。(5)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500人。 
三是尊师重教工程。(6)为全体一线教师进行公费体检。(7)投资157万元,为市一中新建1条300米环形塑胶跑道,铺设草坪5626平方米。(8)投资1314万元,对6所学校校舍及基础设施维修改造。(9)投资1192万元,为7所学校(幼儿园)购置音体美器材、教学仪器等设备。(10投资100万元,改造维修原郊区法庭房舍用于兴办老年大学。
四是医疗提升工程。(11)投资237万元,扩建改造王杨乡和朗乡镇2个卫生院。(12)投资987万元,续建完成中医院项目。
五是便民服务工程。(13)投资3500万元,新建7000平方米左右的便民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将各部门审批、办理证照职能及公共资源交易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方便群众。(14)投资3500万元,新建7000平方米左右的市民健身中心,为群众健身锻炼创造条件。(15)投资150万元,在向阳路与城南街交叉口、四中南侧及产业新城公园内新建3处水冲式公厕。(16)投资225万元,改造15个中心村文化活动室,新建15个文化广场。(17)投资130万元,装修铁力镇东岗社区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改扩建工农乡北星村社区500平方米、桃山镇石长村社区及优抚周转房500平方米。(18)投资35万元,为1177户偏远村屯居民开通卫星电视户户通。
六是扶贫济困工程。(19)提高城镇居民低保标准,从月人均376元提高到440元。(20)提高农村居民低保标准,从年人均2181元提高到2700元。(21)提高各类优抚对象定期定补标准,平均提高15%。(22)为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发放护理补贴135万元。(23)投资400万元,实施桃山镇神树村、朗乡镇小白村2个省级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提高两村农民增收能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七是百姓安居工程(24)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拆迁棚户区8.72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1527套。(25)提供公共租赁住房500套、3万平方米。(26)改造农村泥草房106户、7420平方米。(27)改造城区既有建筑15栋,实施外立面墙体保温、楼体亮化等综合性改造(28)投资40万元,对自愿成立业主委员会并积极开展工作的4个旧小区实施改造(29)采取政府和居民共同出资的方式,投资60万元,对有意愿、积极性高的老旧小区楼道进行粉刷。
八是路况升级工程。(30)维修改造市政道路7条,主要包括滨河大道及西二路、东五路、农场路、正阳大街部分路段,在铁力林业局完成房屋征收前提下,建设五一街向东延伸及清河骊景景观道路。(31)投资636万元,改造铁桃南线公路10.6公里。(32)投资226万元,维修改造双丰镇丰盛桥、王杨乡曙光桥、年丰乡靠山桥及桃山镇石长村西征桥。
九是公共保障工程(33)提高供水质量。投资200万元,对城区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新铺设供水管线2公里。(34)提高供热质量。投资2652万元,改造供热一级管网5公里,二级管网9.5公里,新建换热站8座。(35)提高供电质量。投资566万元,新建和改造供电线路20公里。(36)投资2000万元,新建燃气加气站1座,铺设中压管网6公里,实现户内安装3000户。(37)投资442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7个村屯、41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十是环境改善工程。(38)投资600万元,新建产业新城公园3万平方米。(39)投资990万元,在西河公园南侧休闲广场处新建跨呼兰河人行桥1座,提升公园品位,拓展活动空间。(40)投资110万元,对滨河大道沿线2万平方米进行绿化改造,新安装景观灯60基。(41)投资39万元,在正阳大街栽植绿化草坪3578平方米,安装界石880延长米。(42)投资50万元,对铁甲河(农场桥至入河口段)进行河道治理、清淤及护坡衬石维护。
四、突出自身建设,加快打造法治政府
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目标,坚持依法行政,务实勤政,廉洁从政,努力打造阳光法治政府,推进依法治市。
(一)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政府系统公务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着力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的问题。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广泛接受人大、政协及各方监督。依法推进政务公开,按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三重一大”以及财政预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坚持务实勤政。团结带领政府系统公务人员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对部署的工作,要一抓到底,确保实效。建立健全政府工作督办督查机制,围绕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加大推进落实力度。深入开展治理“浮庸懒慢”行动,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三)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深入整改“四风”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对重点项目建设、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监察、审计监督力度,确保各项程序规范运行。坚持从严从俭,严格执行财政支出一律公开纳入预算管理、政府性投资项目一律公开招标、公共物资设备添置一律公开竞价采购、财政供养单位空编进人一律公开招考、国有资产处置一律公开竞价出售的制度。全面推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落实改革任务需要攻坚克难,实现发展目标需要奋发有为,满足群众期待需要倾心倾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把握新机遇,凝聚正能量,满怀三次创业激情,坚定转型跨越信心,为夺取“十二五”圆满收官,谱写新常态下铁力改革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