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 政府办
发布时间: 2007-07-14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10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2月8日在铁力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铁力市人民政府市长    关思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铁力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市五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破难,创新实干,圆满完成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93,026万元,比2002年增加111,915万元,年均增长12.8 %,人均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4,568 元提高到7,621元,年均增长 13.7%。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8,36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2002年增加1,554万元,年均增长5.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3,768万元,是2002年的3.8 倍,年均增长39.4%。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特色种养业发展步伐加快,以水稻为代表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规模逐步扩大,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取得突破,奶牛养殖由2002年的3,164头提高到18,000头。2006年,市属农业总产值达到91,940 万元,比2002年增长 175%,年均增长28.8%。生态旅游业持续升温, 2006年入境人数达到71.7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2.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4 倍和6.2倍。生态北药业稳步推进,平贝母、北五味子、中国林蛙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叶制药、蓝天制药等制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木材精深加工、矿产开发、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均呈良好势头。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交通运输、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002年以来,全市修建通乡、通村道路280公里,开发房屋36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4.8平方米。全市二星级以上宾馆(酒店)7家,旅游接待床位9,300张,位居全省县级首位。信息、金融、保险、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行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认真组织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林权改革以及金融、流通体制等各项改革。把握宏观政策,向森工企业下放小城镇管理权限。引导组建了吉松村股份合作农场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开辟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四年累计引进资金112,119 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07 万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866万美元,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478元和4,275元,比2002 年分别增长43.5 %和55.9 %。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2.3亿元,比2002年增长28.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就业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贫解困和社会救助成效显著,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好解决。
    ——社会秩序保持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活动,全民法制观念日益增强。认真对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充分发挥市长专线作用,强化“市长接待日”,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基本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城乡文明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工作取得新成绩。坚持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铁力”建设,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化大县建设成果喜人,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休闲广场、烈士纪念园、农村文化活动室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文学艺术创作等文化精品层出不穷,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科技成果创新和科普步伐加快。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异地新建市一中,全部消除中小学危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加强,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新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综合传染病房。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审计监督、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显著。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扎实开展了“两风”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推进投资软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教育,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坚持勤政廉政,执政为民,树立了“亲民、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主产县(市),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四五”普法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卫生城、生态园林城,连续三届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连续四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平安县(市)。
    各位代表,四年来,铁力经济更加繁荣,铁力社会更加祥和,铁力人民的斗志更加昂扬!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拼搏、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结果,是历届政府领导班子奠定良好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铁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优势产业规模不够,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点匮乏;城镇人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城乡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体制改革有待深化,特别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发展目标和二○○七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市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全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使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人民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和谐文明形成风气,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总量力争实现跨越式增长。国民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 ,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宽裕,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7.7平方米以上。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要有根本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得到大幅提高。  
    ——城乡文明和谐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发展协调进步。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9.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壮大我市经济总量
    全年工业增加值计划实现89,850万元,同比增长15%。规划好新型立市项目。铁力的GDP总量2010年要达到52亿元,能够承载这一经济总量的资源目前分析只有“石头、水稻、风”,为此我们要制定一个三年发展规划,争取在矿产开发、水稻加工、风力发电方面三年迈出三大步,至少承载9亿元的GDP增量。今年朗乡石帽顶子山、耳朵眼山风力发电要达产达效,朗乡小城墙砬子、桃山平顶山以及铁力的一些林场风电场建设项目要做好前期工作,确保明年发电;矿产开发今年要进入招标生产阶段,重点搞好玉石、铁多金属、金、钼等矿种的开发利用;针对铁力、庆安的水稻资源,引导、支持一个较大规模的企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我所用。抓好园区建设。东部工业园区着力推进木材精深加工、速冻食品等主导产业向外向型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努力推进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顺达塑料包装公司塑料纺织袋生产线、农垦华威乳业豆粉生产线、森龙公司高档门生产线、红叶制药GMP改造项目,积极扶持方尧笔业、朗乡笔业、林森笔业项目,扩大全市铅笔产业规模,壮大园区经济整体实力。朗乡板业园区重点帮助推进朗顺公司300万平方米的复合地板厂建成投产,并进一步完善配套项目。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同朗乡、桃山、铁力、双丰林业局和铁力农场团结一致,紧紧围绕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土地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选准合作项目,重点在优势产业开发、新型能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劳务输出等领域加强合作,县企联手构筑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实现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我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由之路。鼓励发展低耗能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努力发展环保型、节约型、循环型产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在木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节能建材、粉煤灰压制砖、风力发电、热电联产综合利用等项目上大做文章。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品牌意识,营造品牌观念,全面开展品牌“炒作”,努力提高产业和产品附加值。认真研究和确定我市的品牌种类和名称,分阶段、有重点地宣传和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小兴安岭山特产品集散地、漂流之乡、绿色稻米之乡和绿色粘玉米之乡等城市品牌,提高其对内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要对铁力区域内优势产品和产业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明确全市统一、内涵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经济功能显著的权威品牌,予以全力推介,形成品牌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组织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合作,积极引进和转化科研成果,大幅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专利技术,真正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三)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年市属农业总产值计划实现101,800万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达到4,617元,粮食总产量完成23.8万吨。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力争30万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通过国家验收,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壮大生态北药业,重点发展五味子、平贝等种植项目。加快畜牧业发展,以奶牛、肉牛、生猪、肉蛋鸡、林蛙等养殖项目为重点,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规范化养殖。突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全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9%。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全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2,000万元。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围绕8个重点产业体系,扩大基地规模,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全市订单农户发展到1.6万户, 达到农户比例的60%。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抓好测土施肥、良种推广、科技入户、农业标准化等工程的实施,市属全部耕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超级稻30万亩,种植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2%,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2%。积极培养新型农民,办好新农村学校,培训农民7.5万人次。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前进塘坝工程、庆阳灌区拦河坝工程和北关渠首改建等重点工程建设,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8个村屯的饮水改造任务,解决农村5,7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修建通村公路41.5公里,通村道路硬化率达到50%。全面开展村屯绿化,完成20个村屯的绿化规划的编制工作和省级试点村的绿化任务。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子女上学难问题。着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标准化卫生所达标率达到80%。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广年丰吉松股份合作农场经验,组建2个土地集约型农机股份合作社、2个省级农机股份合作社和5个水田农机作业协会,辐射和带动全市农机化加快发展,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提高到88%。
    (四)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计划达到103,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推动旅游产业纵深发展。以哈伊高速、鸡讷公路铁力段建设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和建设旅游线路,丰富沿途农业观光、森林观光、民俗风情观光等旅游项目,以人流带物流,以物流带资金和信息流,争取把“两带”建设成为以观光旅游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带。加快重点景区(点)建设,指导朝鲜民俗风情园按标准建设,打造民俗风情游的龙头地位;加快桃山国际野生动物饲养狩猎场建设速度,增加铁力冬季旅游新亮点;推动透笼山伊荷园二期工程、映山湖生态园等沿河主题公园建设,丰富特色突出的旅游项目。加大旅游促销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客源地市场。加强对旅行社和宾馆饭店的管理,强化旅游培训,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档次和水平。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8.4万人次,旅游业年收入达到3.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和31.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建设专业市场,推进农家超市、农资农家店等农村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到年底,全市农村连锁店达到100家。加快供电和信息化网络建设,鼓励支持供电、电信企业扩网增容。大力扶持特色餐饮、文化娱乐、康体休闲、旅游购物等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法律、咨询和交通运输等服务业。
    (五)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招商引资,促进财源增长。加大农副产品生产、木材精深加工、旅游产业开发、机械制造、矿产开发、新型能源利用等优势项目的发展力度,结合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产业关联度强的工业项目,使财源结构向稳定、持久、规范方向发展。继续做好对国家、省和伊春市的对上争取工作,努力取得各方面的资金支持。今年要力争完成招商引资3.2亿元。重视民营经济,挖掘财源潜力。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间沉淀资本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必须在高度重视引进外来资金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本地民营经济的发展,要大力提倡和鼓励我市当地企业家积极投资现代产业,大上新项目,开发新产品,推动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帮助和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提倡领导干部与企业家交朋友,建立党政领导联系点,听取企业家的呼声和建议,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加大对他们的政策倾斜力度。增加必要投入,积蓄财源力量。要区分不同情况,对我市财源建设重要企业和项目分别给予必要扶持。对于一般贡献企业,要积极鼓励发展,使其应该享受的政策得到充分享受,应该得到的优惠不打折扣, 高度重视跟踪服务和兑现承诺;对于贡献较大的企业,要积极支持发展,在给予应有优惠政策和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对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壮大企业发展规模,形成我市骨干财源。加强财源管理,努力增收节支。要严格依法治税管费,深挖增收潜力,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和征管机制,实现应征尽收,促进收入稳定增长,切实把经济增长的成果反映到财政增收上来;要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和压缩各项支出,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
    (六)统筹社会发展,建设和谐铁力
    加强文化大县建设,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完成一中体育馆、六中宿舍楼建设工程,在全市47所中小学安装远程教育设备,实现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视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鼓励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面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深化卫生改革,加大初级卫生保健及免疫规划的投入,加强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活跃城乡文体生活。关注民生问题,保持社会稳定。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减少城乡贫困人口的比重。积极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开辟二、三产业就业岗位,拓宽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门路,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做好道路交通、城乡消防、危化产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平安县”创建成果。全力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城市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突出城市个性塑造,丰富城市文化底蕴,充分体现特色。完成朗乡镇和双丰镇小城镇规划和工农、王杨、年丰三乡总体规划,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中心城区绿化规划,搞好公共绿地建设,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增加城乡防护林面积。启动铁甲河初期治理工程,重点解决污水、污物排放问题,改善沿岸生态环境。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突出抓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治理,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整洁、清新、优美的生活环境。认真抓好城市供水、供热工作,解决好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抓好哈伊高速、鸡讷公路铁力段建设以及通村公路建设,尽快形成辐射周边,带动乡村的城乡交通网络,逐步建成我省中部的交通枢纽。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扎实推进“五五”普法,不断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同政协的民主协商,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转变职能。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的要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逐步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八个方面良好作风”的要求,全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好关系群众生存冷暖的民生问题。要狠抓工作落实,强化工作推进和督办检查力度,切实把《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力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等各项工作,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行动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敢于争先的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凝聚全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力争上游,为实现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